close
累積雨量達50毫米的雨量是幾立方公尺 ?
2011-05-03 03:50:34 補充
請問24小時達50毫米是裝滿多少容量的水 ??
eakfix">
檢視圖片 ㄗㄟ喜雨量強度公訴啦
◎降雨量
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,未經蒸發、滲透、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,我們稱為降雨量(以毫米為單位),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。目前,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。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釐米,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。量杯的直徑為4釐米,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。測量時,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,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,所以跟立方公尺沒關西喔!!!
◎雨量分類
可以分為毛毛雨、小雨、中雨、大雨、豪雨等:
毛毛雨:依能見度又分小毛雨、中毛雨、大毛雨。
(能見度500~1000 公尺為中毛雨,超過1000為小毛雨,低於500為大毛雨)。小雨:每小時降雨量小於3公厘。
中雨:每小時降雨量約3~15公厘。
大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50公厘,或一小時內降雨達15公厘以上。
豪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130公厘。
特大豪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200公厘。
超大豪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350公厘。
◎有效降雨量
有效降雨量是制定作物灌溉制度﹑灌溉排水規劃﹑灌溉用水管理等的重要依據。在農業地區,有效降雨量對合理規劃作物生產和確定耕作方法尤為重要。有效降雨量與降雨特性、氣象條件、土地和土壤特性、土壤水分狀況、地下水埋深、作物特性和覆蓋狀況以及農業耕作管理措施等因素都有關係。
◎臺灣降雨分布
依照中央氣象局之豪大雨標準,將各氣象站之每日將雨量加以分離處理,其結果顯示在時間之分布上,以五月至九月之降雨量較多,其餘之季節降雨量較少。若就各站之情形觀之,其各年之降雨差異極大,其中雨量較多之站別有:鞍部、竹子湖、基隆、宜蘭等站;雨量較少之站別有:梧棲、臺南、新竹、高雄、嘉義、臺中、恆春及臺東等站;而其餘之淡水、臺北、花蓮、阿里山、蘇澳、大武、成功及日月潭等站則雨量較為平均。
臺灣位處於亞熱帶地區,降雨量極為豐富,然而因其特殊之地理條件,降雨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極不平均,豐枯懸殊,以致可利用的河川逕流僅約18%,加以人口稠密產業發達,每人年平均分配雨水量僅達世界平均的1/7,是相對缺水的國家
臺灣地區年平均雨量約達2,500公厘,但降雨時空分佈不均,山區年降雨量可達3,000~5,000公厘,甚至部份地區高達7,500~8,500公厘,部分西海岸平地地區僅約1,200公厘,澎湖更低於1,000公厘。降雨時間分布不均表現在兩方面,一方面為長時期分佈不均,降雨量最豐富時,平均年降雨量高達3,250mm,降雨量最少時僅有1,600mm,年際差異達2倍多;另一方面為短時期之分佈不均,每年5月至10月半年間之雨季期間,平均降下1,960mm之雨量,而11月至隔年4月半年之旱季期間,落下之雨量僅有550mm,年間差異性達3倍多,臺灣地區水文氣象極具不確定性。
總之,降雨量的多寡容易受到地形與氣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,然而雨水卻是自然界中水資源的重要來源也是不可或缺的,太過會造成水患、不足又會形成乾旱的現象,過與不及都不好,所以我們要更加愛護與珍惜水資源才是喔!
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,未經蒸發、滲透、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,我們稱為降雨量(以毫米為單位),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。目前,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。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釐米,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。量杯的直徑為4釐米,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。測量時,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,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,所以跟立方公尺沒關西喔!!!
◎雨量分類
可以分為毛毛雨、小雨、中雨、大雨、豪雨等:
毛毛雨:依能見度又分小毛雨、中毛雨、大毛雨。
(能見度500~1000 公尺為中毛雨,超過1000為小毛雨,低於500為大毛雨)。小雨:每小時降雨量小於3公厘。
中雨:每小時降雨量約3~15公厘。
大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50公厘,或一小時內降雨達15公厘以上。
豪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130公厘。
特大豪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200公厘。
超大豪雨:一日累積雨量達350公厘。
◎有效降雨量
有效降雨量是制定作物灌溉制度﹑灌溉排水規劃﹑灌溉用水管理等的重要依據。在農業地區,有效降雨量對合理規劃作物生產和確定耕作方法尤為重要。有效降雨量與降雨特性、氣象條件、土地和土壤特性、土壤水分狀況、地下水埋深、作物特性和覆蓋狀況以及農業耕作管理措施等因素都有關係。
◎臺灣降雨分布
依照中央氣象局之豪大雨標準,將各氣象站之每日將雨量加以分離處理,其結果顯示在時間之分布上,以五月至九月之降雨量較多,其餘之季節降雨量較少。若就各站之情形觀之,其各年之降雨差異極大,其中雨量較多之站別有:鞍部、竹子湖、基隆、宜蘭等站;雨量較少之站別有:梧棲、臺南、新竹、高雄、嘉義、臺中、恆春及臺東等站;而其餘之淡水、臺北、花蓮、阿里山、蘇澳、大武、成功及日月潭等站則雨量較為平均。
臺灣位處於亞熱帶地區,降雨量極為豐富,然而因其特殊之地理條件,降雨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極不平均,豐枯懸殊,以致可利用的河川逕流僅約18%,加以人口稠密產業發達,每人年平均分配雨水量僅達世界平均的1/7,是相對缺水的國家
臺灣地區年平均雨量約達2,500公厘,但降雨時空分佈不均,山區年降雨量可達3,000~5,000公厘,甚至部份地區高達7,500~8,500公厘,部分西海岸平地地區僅約1,200公厘,澎湖更低於1,000公厘。降雨時間分布不均表現在兩方面,一方面為長時期分佈不均,降雨量最豐富時,平均年降雨量高達3,250mm,降雨量最少時僅有1,600mm,年際差異達2倍多;另一方面為短時期之分佈不均,每年5月至10月半年間之雨季期間,平均降下1,960mm之雨量,而11月至隔年4月半年之旱季期間,落下之雨量僅有550mm,年間差異性達3倍多,臺灣地區水文氣象極具不確定性。
總之,降雨量的多寡容易受到地形與氣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,然而雨水卻是自然界中水資源的重要來源也是不可或缺的,太過會造成水患、不足又會形成乾旱的現象,過與不及都不好,所以我們要更加愛護與珍惜水資源才是喔!
留言列表